关于《密码法》的十个小知识,你知道吗?
  • 信息来源: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25-05-16 14:16
  • 浏览次数:

1、问:《密码法》中“密码”的概念是什么?

《密码法》中的密码(cryptography),是指采用特定变换的方法对信息等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而人们日常接触的计算机或手机开机“密码”、微信“密码”、QQ“密码”、电子邮箱登录“密码”、银行卡支付“密码”等,实际上是口令(password)。口令是进入个人计算机、手机、电子邮箱或银行账户的“通行证”,是一种简单、初级的身份认证手段,“口令”不在《密码法》的管理范围之内。

2、问:《密码法》有什么样的法律地位?

密码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密码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特殊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的总体布局中对加强密码工作和密码立法作出了重要部署。《密码法》是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密码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也是一部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专门法律。《密码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党管密码的根本原则,确立了密码工作领导和管理体制,明确了密码分类管理原则以及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商用密码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为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律保障,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密码法律制度体系奠定了基础。

3、问:密码是如何分类的?为什么要对密码实行分类管理?

《密码法》将密码分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和商用密码,实行分类管理。核心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信息,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机密级、秘密级信息,商用密码用于保护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将密码分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和商用密码,实行分类管理,是党中央确定的密码管理根本原则,保障密码安全的基本策略,也是长期以来密码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三类密码保护的对象不同,对其进行明确划分,有利于确保密码安全保密,有利于密码管理部门根据不同信息等级和使用对象,对密码实行科学管理,充分发挥三类密码在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中的核心支撑作用。

4、问:如何抓好密码法的贯彻落实?

一是加强学习宣传贯彻。将密码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密码法的热潮,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密码安全意识。二是完善配套法规制度。以密码法颁布实施为契机,抓紧推进商用密码管理条例等配套法规规章的制修订工作,进一步提高密码法律法规体系的系统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提高密码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三是抓好督查落实。加强对密码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工作指导,针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执法、守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密码法的各项制度规定落到实处。

5、问:密码有哪些主要功能?

密码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个是加密保护,另一个是安全认证。加密保护是指采用特定变换的方法,将原来可读的信息变成不能直接识别的符号序列。简单地说,加密保护就是将明文变成密文。例如,古希腊军队使用一种叫做“斯巴达棒”的圆木棍来进行加密通信,使用方法是:把一根长带状羊皮纸缠绕在圆木棍上,然后在上面写字;解下羊皮纸后,上面只有乱序的字符,只有再次以同样的方式缠绕到同样粗细的木棍上,才能看出所写的内容。安全认证是指采用特定变换的方法,确认信息是否完整、是否被篡改、是否可靠以及行为是否真实。简单地说,安全认证就是确认主体和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例如,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采用商用密码技术保护涉税信息,增值税发票信息经密码算法进行加解密处理,确定该发票的明文信息是否真实,从而遏制增值税犯罪,减少税款流失。

来源:密码新时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