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2023年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指南》及组织申报项目的通知
  •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 发布日期:2023-03-23 16:31
  • 浏览次数:

各市(区)科技局、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工科局: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工作会议等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生态体系建设,进一步激发全市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2023年市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支持重点

1.聚焦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我市产业短缺技术、替代进口技术等“卡脖子”技术,鼓励企业牵头整合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资源,开展重点项目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2.突出成果转化关键技术研发。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薄弱环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展基于重大目标产品的关键技术研发,补短板、锻长板,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驱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断提高我市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二、组织方式

本年度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分为碳达峰碳中和专题项目和关键技术专题创新项目,各类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1.碳达峰碳中和专题项目。该类项目主要面向落实国家、省和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战略部署的中小企业,旨在突破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努力提升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单个立项项目支持不超过200万元(200积分)。

2.关键技术创新专题项目。该类项目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需求,重点支持已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向高端攀升。单个立项项目支持不超过200万元(200积分)。

三、申报条件

1.申报企业基本条件

(1)申报企业应是在泰州境内注册并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独立法人企业,须满足职工总数不超过1000人或者年营业收入不超过4亿元的条件。高校、科研院所可作为技术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申报。

(2)申报企业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有稳定增长的研发投入,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须建有研发机构。企业近两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

(3)申报企业资产及经营状态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相应的资金筹措能力。

(4)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的项目;优先支持2023年已申报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未获立项的项目。

2.申报项目基本条件

(1)项目符合本计划定位要求,技术成熟度高,项目有明确的研发任务和创新目标,资金预算合理;符合全市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属于《指南》支持领域方向、符合相关要求。

(2)项目须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知识产权归项目承担单位所有,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目标产品明确、附加值高,符合环保要求、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市场容量大、产业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3)研究涉及人工智能的项目,应严格遵守科技伦理等有关规定的要求。涉及农业种业、安全生产等特种行业的,须拥有相关行业准入资格或许可。

本计划不支持无实质性创新内容或属于量产能力放大及技术改造的项目。

四、申报要求

本年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采取事前补助方式支持,主要用于项目中试或产业化过程中研发投入的补助。财政支持资金不超过项目新增总投入的三分之一。

1.地方推荐要求

(1)属地上报。各市(区)科技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项目的组织、申报材料审核,并行文推荐报送。

(2)限额申报。各市(区)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实行总额限制,择优推荐不超过6项,泰兴、兴化省级高新区可增报2项。

(3)强化项目主管部门审核责任。各市(区)科技部门要按照勤勉尽责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项目申报质量控制和监管体系,认真审核项目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格、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企业申报要求

(1)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企业法定代表人承担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的主体责任。申报材料中须附法定代表人证明或企业法人委托书。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主体责任,项目申报书经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报送。同时企业自筹资金必须足额到位,禁止企业以政府其他财政资金作为自筹资金来源。

(2)同一项目负责人限报一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同时作为项目骨干最多可再参与申报一个项目;同一项目承担单位本年度限报一个本专项资金项目,且不得同时申报市科技支撑计划(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农业、社发)和市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同一项目承担单位以及关联单位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研发项目同时申报市级科技计划;同一项目申报过两次及以上且未获立项支持的,不得继续申报;有在研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本年度项目,但市级以上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头部企业除外。已承担以往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的承担单位、关联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相同或相近项目。凡属重复申报的,取消申报项目的评审资格。

(3)项目申报重点突出创新性,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2023年6月1日-2025年5月30日)。项目验收突出代表性成果和实施效果,主要评价项目是否完成实质性成果转化,是否具备目标产品规模化生产能力。

3.申报材料及要求

(1)项目名称须科学规范,其中应包含技术创新的核心点和目标产品,用“XXX研发及产业化”作为后缀,字数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控制在15-25字。

(2)申报材料。包括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和附件。相关附件材料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上两年度审计报表(需体现研发费用数据),与技术合作方的合作协议,能反映创新水平的佐证材料,能反映知识产权权益的证明材料等,所提供的附件材料需清晰可辨。

(3)申报企业须对照指南规定项目类型和指南代码申报,一个项目填写一种项目类型和一个指南代码,受理后不得调整。

4.诚信承诺及廉政工作要求

(1)全面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项目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主管部门均须在项目申报时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进一步明确各自承诺事项和违背相关承诺的责任。项目负责人应如实填写项目申报材料,严禁项目申报时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伪造材料骗取申报资格等科研不端行为。项目申报单位要切实强化法人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项目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主体责任,严禁虚报项目、虚假出资、虚构事实及联合中介机构包装项目等弄虚作假行为。有不良科研信用记录的不得申报本年度计划项目,在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中相关责任主体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不良信用行为的,一经查实,将记入科研信用档案并按相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企业发生较重失信行为的,当年度项目积分减半;企业发生严重失信行为的,当年度项目积分清零。

(2)严格落实审核推荐责任。项目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泰科规〔2020〕1号)要求,切实强化审核责任,会同同级社会信用管理部门对项目申报单位社会信用情况进行审查,并对申报材料内容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严禁审核走过场、流于形式。

(3)切实落实廉政风险防控要求。按照市科技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科技管理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意见》(泰科党〔2018〕1号)文件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切实加强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积极主动做好项目申报的各项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严格执行科技部《科学技术活动评审工作中请托行为处理规定(试行)》 (国科发监〔2020〕360号)要求,对因“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行为所获得的项目,将撤销立项资格,追回全部资助经费,并对相关责任人或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六、其它事项

1.项目申报单位及个人在网上进行项目申报,使用谷歌浏览器登录“泰企通服务平台”(网址:www.taizhou.gov.cn/taiqiyun/),选择“项目申报”相应项目类别进行申报。项目申报材料经项目主管部门网上确认提交后,一律不予退回重报。具体操作请参考平台操作手册(平台首页可下载)。

2.项目网上申报后,申报单位暂不需要报送纸质材料,在项目评审后公示前,由各市(区)科技主管部门统一报送拟立项单位盖章纸质版材料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泰州市海陵区洪泽湖路66号 市科技局1709室),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3.项目申报材料网上填报及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推荐截止时间为2023年5月19日17:30,逾期将无法提交或推荐。

4.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数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电话0571-88231961/88231952/88231139

材料受理: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联 系 人:张建新 蔡秀娣

联系电话:86399090 86399089

业务咨询:市科技局科技成果与服务业处 花 春

联系人电话:86399086

附件:2023年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指南

泰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3月23日





附件

2023年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指南

一、碳达峰碳中和专题项目

101 零碳/低碳工业流程再造

富氢或纯氢气体冶炼、生物湿法冶金、短流程高效冶炼关键技术装备,高效节能低碳水泥窑燃烧工艺及装备,甲烷直接合成、先进精馏等行业新型低碳技术装备,固废高质循环利用、多元废物协同处理等关键技术装备等。

102 可再生能源及氢能技术装备

低成本高效光伏电池、组件及制造装备,大功率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新型核能发电技术装备,高效低成本储能技术装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大规模储氢、管道输氢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

103 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电网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技术装备,高准确度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主动支撑、柔性交直流输电、低惯量电网运行与控制技术装备等,节能降碳远距离特高压输变电、智能输变电成套装备等。

104 重点行业低碳技术装备

满足节能降碳需求的热电协同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建筑电气化、低碳新材料替代技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型电驱动动力总成、动力电池系统及关键部件,低碳重型车辆和船舶油电混合动力技术装备。

105 特种合金低碳制备技术及装备

短流程铝合金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及装备等,新能源汽车整体式底盘轻量化关键构件、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大型风电、核能、储能系统关键部件。

二、关键技术创新专题项目

(一)高端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201 工业机器人

新型传感器、多轴运动控制器、高精度减速器及一体化关节、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驱动器、末端执行器等关键核心部件,先进工业机器人、极端环境特种机器人等终端产品。

202 高端数控机床及精密仪器

超高速电机高精密驱动与控制、智能化高档数控系统,高精密经济型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精密数控机床数字孪生系统。无损检测等高精度仪器仪表,高端检具,光谱成像等高性能科学仪器。

203 超大型机械

整体式液压系统、高压柱塞泵、高压共轨、压力补偿等核心系统;具有标志性工程意义的超大型作业机械、石化装备和重大港口装备。

204 现代交通装备

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及轻量化设计产品;汽车CVT自动变速器国产化用关键核心部件、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及轻量化铝合金构件;高速动车组关键核心部件及其配套系统;国产大飞机等航空装备用关键核心配套件。

205 新型环保装备

高质量微滤膜等水处理、高浓度工业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长江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业气体净化设备及资源化利用的关键装备,LNG冷能发电等高效节能装备。

206 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海工装备、高技术船舶关键设备和配套系统,深海油气钻井、浮式生产储卸、远洋特种作业等海工装备,大型LNG双燃料动力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舶。

207 智能制造核心装备

高光束质量激光器及光束整形系统、阵列式高精度喷嘴(头)等基础零部件,激光(电子束)高效选区熔化等增材直接制造装备,新一代主控系统等智能控制系统,高效高可靠柔性自动生产线,检测、装配等智能成套装备。

(二)新材料

301 第三代半导体

高品质原料硅,高质量衬底,大尺寸衬底及外延材料,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子、功率电子、红外探测等电子器件,微电子高端化学品,单晶硅生产炉等核心设备。

302 特钢材料

高端轴承钢、轨道交通用钢、先进工模具钢、高强度海洋工程用钢、高强韧合金结构钢等关键基础特殊钢,超长寿命高精密轴承、精密刀具、高温合金叶片、大飞机结构件等关键部件,高效连铸机、高速精轧机等装备。

303 先进功能材料

高强韧轻质合金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高纯度石英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制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特种有机高分子材料,高稳定OLED发光材料、分离膜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关键材料。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

401 集成电路

面向移动通信、汽车电子等典型应用的自主可控高端专用芯片,工业控制高端芯片,AR微显示芯片,模拟及数模混合电路等特色制造工艺, SiP封装(射频模块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大尺寸硅片、高精度光刻胶等关键配套材料。

402 通信技术

5G及B5G无线移动通信、光(激光)通信、超材料微波通信关键技术与核心设备,高国产化率小基站,高性能介质波导滤波器等关键元器件,低功耗基带数字信号处理单元、高速光器件/光模块等小基站关键核心部件,阵列、多波束和多频段等基站天线,车载移动天线,高频覆铜板材料及PCB 。

403 工业互联网

设计仿真、现场控制、嵌入式软件等工业软件及系统,传感及控制器、智能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工业互联数据采集智能设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产品。

404 人工智能应用

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等装备,人机协同边缘计算系统,智能驾驶的车用MCU、车载雷达射频芯片等车用芯片,高性能毫米波雷达、可视觉融合超声波传感器等部件及高阶自动驾驶系统。

(四)其它领域

501 现代农业

适合泰州地区种养的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新品种,智能化精准作业农机装备,未来食品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农产品绿色保鲜储运冷链系统。

502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领域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重要软件系统和重大装备的研制及产业化应用,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和智能化开发,文化作品创作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

503 环境保护

高浓度工业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多元污染废水综合处理利用装置及关键材料,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装备,工业气体净化设备及资源化利用关键设备,工业废弃物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可再生有机资源综合利用成套装备。

504 安全生产

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预防控制等装备及系统,基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风险监测预警装备,高灵敏生命探测设备、高机动抢险救援装备、高危环境作业机器人等应急救援专业装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